浙江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浙江焦点
中国纪检监察报: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6-08-04 10:04:17

“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经常教育我们为人处世不能有私心杂念,公是公,私是私,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人格的人……”日前,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浙江省嘉兴市老革命家庭——沈如淙的家风时,他的小女儿沈雲这样告诉记者。

沈如淙1920年4月出生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沙家浜村。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嘉兴解放的亲历者。先后担任新塍中心支部委员、嘉兴县委委员、新塍区委书记、嘉兴特派员、吴(江)嘉(兴)工委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嘉兴县委副书记、书记,嘉兴市政协主席等职。1988年光荣离休。

沈老家居住在嘉兴一个普通小区内,记者敲开一扇略显陈旧的铁门时,站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位穿着朴素、和蔼可亲的普通老人。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让女儿沈雲为我们端上茶水。

沈老有五个子女,沈雲是小女儿。沈雲说:“父亲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教育我们兄弟姐妹,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为人处世不能有丝毫私心杂念。”

虽然已经96岁高龄,但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得出来,沈老依旧心潮澎湃。“八年抗战,那时候的情况真是比现在要艰苦百倍。当时,我冒着生命危险,打入敌营救护我们的革命同志,路过‘鬼门关’,从农村转入城市开展对敌斗争,三次遭到日伪军的检查,哪容你考虑个人的生死,差一点就‘光荣’了。”惊心动魄的潜伏与暗战,揭竿而起的集结与战斗,经历过的峥嵘岁月留给沈老的是清晰的回忆。

“我的父母亲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与战友们并肩作战,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完全把个人的利益丢在了身后。”沈雲自豪地说。

“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解放战争的种种艰难困苦,这些经历一直埋藏在父亲心里。就算今天,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却依然坚持着他的‘老一套’,生活相当的节俭。”沈雲告诉记者,“父亲经常出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有时走路去,有时坐三轮车去,从不要求组织派车,为的是不占公家便宜,这也是他一直信奉的人生信条。”

记者环顾四周,沈老家里的装修确实简单,可以说比当地普通居民的住房都差一些,从家具的摆设就可以看出有些年份了。“家里用的电视柜还是从我姐姐家里拿来的。屋里虽然简陋,但我父亲却很知足。”沈雲说,父亲在这里已住了近30年。

“父亲从小教育我们,私心杂念往往体现在细小的事情上。”沈雲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路边捡到了一顶帽子,兴高采烈地拿回了家。谁知,父亲看到后,严厉地对我说,不是自家的东西别往家里拿,哪里捡来的还是还到哪里去。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五六十年,但父亲的教导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不仅是父亲的处事原则,也成为了子女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沈雲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她参加了一家工厂的招工考试,完全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车床工做起,当过车间主任,后来又在电大学习了英语专业,最后,通过考试进了外贸公司,一直到退休。其间,曾经面临转岗到检察院的工作机会,但考虑到父亲的影响,最终还是放弃了。“我的哥哥姐姐们和我一样,也从来不敢借父亲的影响来为自己办事。”沈雲说。

沈老不仅禁止子女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去谋取私利,而且对子女们做人有严格要求。沈雲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姐夫单位的两个副经理出了经济问题。父亲知道这事后,一个电话把姐夫叫到家里,严厉地问他说,你有没有事情?有事情的话,马上去公安局自首,我们千万不能干什么坏事。当时父亲严厉的情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能给父亲丢脸,也成为我们处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严格的家教下,沈老的子孙们积极进取,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再次凝视着沈老家墙壁上挂着的“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书法作品,这是沈老在201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写的。这八个字正体现了沈老全家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无限感恩。(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姜国民 赵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