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身处执纪监督问责的第一线,他们对《永远在路上》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和共鸣,今天,小编就带你去听听他们怎么说。
杭州市:
江干区派驻区委组织部纪检组干部张虹:
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比较普通的警示性宣教片,但是在观看专题片的过程中产生了一阵阵地愤慨和激动。愤慨的是作为党员作为父母官竟然恬不知耻主动讨要巨款、心安理得地接收贿赂、装模作样地喊着正义的口号,激动的是中央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不由让人觉得拍手称快。
桐庐县直机关纪工委干部刘晶莹:
观《永远在路上》,我感触良多。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而这样的滑坡和动摇,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在面对外界物质诱惑时,能够不忘初心,思纪而行、量纪而为。


宁波市:
北仑区纪委副书记陆浩杰:
观看《永远在路上》后,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纪检干部必须坚决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让党员干部明底线、知禁区,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把纪律“戒尺”、严守纪律底线。
镇海区骆驼街道纪工委副书记张宇梅: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连日追剧《永远在路上》,心中五味杂陈:感受最深刻的是我党反腐到底的决心和自信,敢于自揭其丑,直白地披露了白 恩培、周本顺等“高官权威”的崩坏人设,从反感腐败到接受腐败再到主动腐败,理想信念一再滑坡直至坍塌,触目惊心,令人引以为戒。这份反腐的决心和自信也传递给了普通党员和群众,令人深受鼓舞。同时,看片的过程,也是对自我理想信念一次拷问,无论是高官权威,还是普通党员,我们的底色都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温州市:
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龚大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通过观看专题片,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的政党特性。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近在眼前的“蝇贪”,要坚持守土有责,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支持配合纪检监察工作,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龙湾区纪委郑俞:
在《人心向背》中现身说法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阶下囚”都曾身居高位、权倾一方。但他们却把家庭变成了腐败的大后方,最后得到的是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局。家风正,则作风淳。而领导干部的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人心向背的重要内因。只有不忘初心,慎亲慎交友,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才能留住“人心”,留住“民心”!


舟山市:
市纪委宣传部部长彭定友:
看《永远在路上》,受到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育。它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补好精神之“钙”,提升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
李春城的自我剖析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长期担任领导的过程中,思想变化了,走到了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是南辕北辙。”这表明人的蜕变是一个过程,党员干部要慎始慎初,严守底线,不越红线,更不能碰高压线。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作为纪检干部,更要秉公执纪,用好监督执纪问责的权力,尽职履责,为反腐倡廉工作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岱山县纪委书记顾飞舟:
《永远在路上》用落马高官的典型案例和深刻剖析,强有力地传递了我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号,也算了一笔明明白白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来源:杭州市纪委、宁波市纪委、温州市纪委、舟山市纪委 编辑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