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众反映你单位将公用房出租,此情况你了解吗?”日前,针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浙江省龙泉市纪委派驻第九纪检组组长华盛强对该单位负责人开展约谈。随后,该单位立即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整改,截至目前,已责令7人退还租金2700元并上缴国库。同时,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公用房管理。
这是今年以来龙泉市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以上率下,严格督查,从严问责,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到实处的一个例子。
以上率下,绷紧“纪律弦”
全面从严治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主责就在党委。今年以来,龙泉市制定出台了《龙泉市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龙泉市委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仅在年初签订了市乡村三级责任状,还实行年中“汇报考试”、年底“实地总结”,层层传导压力。
不久前,龙泉市委、市纪委还向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下发了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约谈情况和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约谈情况的《登记表》,通过“约谈全程留痕”,对约谈情况开展定期督查。今年1至10月,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约谈下级党组织负责人56人次,集体约谈4次,市纪委主要负责人约谈下级纪委负责人115人次,集体约谈7次。
板起脸来抓落实,严明纪律强督查。龙泉市不断完善“两个责任”落实督查机制,组建5个督查组,对所有乡镇(街道)和部门进行全方位督查,并结合“点题报告”“专题报告”等机制,开展现场质询评分、分类交办问题、实时督促整改,倒逼各级党组织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严格督查,打好“预防针”
龙泉市积极发挥派驻机构监督“探头”作用,建立健全派驻机构廉政谈话、廉情报告、履职情况月报表等制度,各派驻纪检组也结合实际频频亮出“实招”:市纪委派驻第十纪检组通过开展巡查工作,整治问题26个;派驻第七纪检组建立“一月一专项督查”工作机制,先后开展谢师宴、小金库整治等专项督查10次,督促相关单位整改问题6个。
如果说派驻监督是固定“探头”,那么基层巡察则是龙泉市打通权力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利器。今年,龙泉市先后启动了农村基层作风巡察,紧盯十大类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并结合实际,将“基层党员干部违规参与‘酒局’‘牌局’、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也列入巡察重点。目前已完成对20个村、2个乡镇的巡察,开展调查谈话660人次,发现问题159个。
针对日常监督、巡察、信访举报、专项整治中发现“亚健康”党员干部,龙泉市及时给他们开“处方”,抓早抓小,利用函询、约谈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开展函询24人次,约谈13人次,其中8名领导干部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被约谈。
严肃问责,敲响“警示钟”
3名干部因违反公车管理使用规定被通报曝光、12名干部因提早下班赴宴被通报曝光……
据了解,龙泉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聚焦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工作餐饮酒、办公用房超标等“四风”问题,抓住春节、中秋等敏感节点,坚决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婚丧喜庆操办“两报告一必谈一抽查”、酒局牌局“四个一律”等制度,注重抓早抓小,快查快办,充分发挥通报震慑作用,严防“四风”问题反弹。
此外,该市纪委还注重将监督执纪问责聚焦到扶贫领域,对涉及19个乡(镇、街道)在低收入农户认定中存在猫腻及“人情保”等问题,市纪委成立专项调查组开展全面调查,对11名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其中停职处理2人,约谈4人,并在全市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有问题早发现,有疾病早治疗,轻则纪律教育,重则纪律处分。今年1至9月,市纪委开展专项检查35次,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9人被实名通报,充分发挥了“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赵虹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