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慈溪市纪委坚持问题导向,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往深里抓实里做,竭力保障每一分扶贫救助资金用在刀刃上。
“浑水摸鱼”吃低保怎么破?
“开着轿车吃低保曾见诸报端,低保评审人员因不认真履职被问责,引起了干部群众热议,这样的问题我们这里有没有?”负责监督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的市纪委派驻第四纪检组正召开组务会议,就如何发挥探头作用保障脱贫攻坚开展深入研讨。
精准识别贫困户靠肉眼是不够的。针对民政扶贫救助工作多元化等特点,该市纪委督促市民政局等部门不断健全完善救助扶贫机制,做到阳光救助、精准扶贫。推动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起跨部门、多层次的核对信息平台,与涉及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各部门实现各类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对拟救助对象家庭的各类经济收入、财产信息的精准高效核查,做到“逢进必核”;对已享受的救助对象定期进行复核和死亡比对,根据复核及调查情况,及时作出救助金调整或者停发的审批决定,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实施阳光救助,杜绝暗箱操作。一方面注重村级民主评议、两榜公示环节的规范操作,以公开促公正。另一方面坚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利用“信、访、网、电”四大平台,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人情保”“关系保”怎么破?
“有些问题只有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发现。”慈溪市纪委通过巡察到村民家中收集扶贫救助相关的问题线索,前移监督关口,查找“蛛丝马迹”。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发现问题不能光靠集中的巡察、督查,更要靠科学分工、权力制约。首先是推动建立备案回避制度,低保经办人员、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一律予以备案或实行审批回避。其次是督促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市民政局主要担负审批、抽查、监管等职责,镇(街道)担负兜底对象入户调查、审核等责任,村(社区)委会担负民主评议、两榜公示等职责,在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工作保障、监督管理等环节形成三大主体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责任体系。
向救助资金“动奶酪”怎么破?
扶贫资金是“救命钱”“高压线”,为民政专项资金“上锁”,才能防患于未然。该市纪委督促市民政局落实专款专用和联合检查机制,对全市民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市残联加强对残疾人扶贫基地、工疗车间、日间照料机构等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管理,严防补助经费的虚报多报。如对扶贫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核查,做到服务对象资料上墙,帮扶措施到位,又如在残疾人日间照料机构启用指纹考勤系统,严格按照入托对象实际出勤情况下拨工作经费。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瞪大眼睛、拉长耳朵,重点查处贯彻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以形式主义对待扶贫救助工作,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雁过拔毛等问题。坎墩街道纪工委组织开展了社会救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入户走访、查看台账、听取汇报等方式,重点督查村(社区)是在低保对象审批前后是否公示,镇(街道)是否按规定将救助金发放到户,提出问题建议3个并抓好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