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尽管看起来权限不大,却直接掌握着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宅基地审批、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专项资金发放等权力,特别是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都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市纪委近日公布了一组数据:在2010年至2014年杭州全市查处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镇街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63件,农村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案件735件,239名基层党员干部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执纪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600余万元。
数据还显示,今年1-4月,全市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数量呈现上升势头,全市乡镇街道立案253件,上升25.3%;派驻机构办案增加幅度较大,共立案21件,同比增加了3倍。
“天高皇帝远”
基层腐败更多发生在农村
桐庐县城南街道春江村原村委会主任郑根柱,因为要还高利贷和赌债,把农居点建设资金当成“小金库”,遇到资金周转不便,就把手伸向小金库,任职期间共挪用资金396万元。建德市大同镇寻芳村党总支书记朱水生因违反财经纪律,采取虚列财务支出、村集体收入不入账的方式报销招待费等支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截至目前,杭州廉政网今年已对50余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了点名通报曝光。
当前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重点在基层,而基层的重点在农村。
“一些基层干部自视身在行政体系末端, 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心存侥幸。‘天高皇帝远’基层腐败更多发生在农村。” 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好的村社干部是一面旗帜,而当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奢靡享乐、大行不良之风时,会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党委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探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
全市调整清退“不合格”村干部124名
农村“小微权力”运行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农村基层的稳定。
近期,桐庐县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陆续收到了一本《桐庐县村级权力清单三十条》,让村级“微权力”一目了然。
“我们明确了每项村级权力的名称、具体实施的责任主体、事项办理的步骤、权力运行的操作流程及运行过程的公开公示。”桐庐县纪委负责人说,“事情怎么办?时限多少天?对照权力清单,办事村民自己心里有底,更便于监督办事的部门和党员干部。”
在建德,一系列针对农村的反腐制度也酝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监管的意见(试行)》把工程合同、变更理由、支付发票、验收签字等村级最不愿意公开的环节纳入村级工程全程公示范畴,促使村级工程谋划施工更慎重、更透明、更廉洁。
据统计,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完成以来,全市已调整清退“不合格”村干部124名。
基层群众参与监督
“拍蝇”需要最便捷的方式
基层群众参与监督“拍蝇”,怎么举报?向谁举报?如何打通信访举报“最后一公里”?需要最便捷的方式。
现在,建德256个行政村(社区)办事窗口都可以领取“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联系卡”,这张卡片上不仅有建德市纪委的举报电话,还详细注明了举报流程,方便农村群众知晓,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信访监督的积极性。
富阳区则因地制宜开办“乡村流动清风讲坛”。余杭区纪委在信访室建立实战锻炼平台,每三个月抽调2名基层专职纪检干部全流程参与办信。
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并优化“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及时发现问题线索,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
为有效地解除乡镇纪检干部监督执纪的后顾之忧,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单独考核机制也在全市逐步推行。目前,建德市、淳安县等地已经采用单列考核的做法。(记者 郑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