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舆情分析师 白杨
舆情概述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两年以来,这一规定的逐步落实为改进党的作风留下了重要印记。从公开的数据看,两年来全国超8万人被处理,其中2万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些数字让人们看到了中央正风反腐的决心和成效。
从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从狠刹“车轮上的腐败”到治理“舌尖上的腐败”;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到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两年来,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
在八项规定出台两周年之际,媒体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取得的成效、带来的变化进行了高度关注和密集报道。
媒体报道
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从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主流媒体对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的报道热度一直保持高温态势;在网络互动平台上,网民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也达到灼热状态。12月4日,各大媒体的报道热度更是达到高峰。
总的看,媒体的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超8万人被处理,严惩腐败不留死角。12月4日,《人民日报》以《违反八项规定8万多人被处理》为题在头版刊发文章。《数字曲线绘出“带电高压线”》的文章通过数字的变化,说明八项规定成为对“老虎”“苍蝇”都有效的“带电高压线”。在此期间,地方报纸纷纷盘点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地方官员,如《现代快报》《大河报》等,表明动真格已成为共识。
遏制舌尖浪费车轮铺张。《人民政协报》盘点了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的五大“热词”,禁“舌尖上的浪费”和止“车轮上的腐败”位列其中;《人民日报》在12月4日刊登的题为《八项规定两周年(作风建设在路上)》的文章,强调了完善制度对于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的重要作用。地方媒体则对于两年来基层的巨变进行详细描述,亦指出存在的问题。《京华时报》刊文指出,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最为顽固,如何揭掉盖在腐败上的种种隐形衣,才是下一步的重点。
持续推动专项整治狠刹会所歪风。高端会所整治效果是媒体追踪报道的重点。在媒体看来,整治会所要着力于使会所向公益化转型,使公园真正姓“公”。地方媒体亦对本地风景名胜区的公务接待情况变化格外关注,反映中央的禁令收到实效。12月4日,中新网的《八项规定两年:西湖会所变平民茶馆 主打文化概念》,着重报道了位于杭州西湖的高端会所以茶馆身份重新亮相。
严防节日腐败打击不正之风。《北京青年报》12月3日梳理了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纪委的有力举措,并以山东一省的数字为例佐证打击节日腐败取得的巨大成就。《天津日报》亦刊文称打好“持久战”,必须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反复抓、抓反复,防变异、防反弹。《华商报》则报道取得的成效,指出公款消费“虚火”减退,让消费市场回归理性。
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违建的楼堂馆所被清理之后的进展成为媒体跟踪的话题。《参考消息》全文转发新华网的文章《简朴务实:办公用房迎来“新常态”》指出,各级党政机关掀起清房风暴,带来了简朴务实的办公用房新常态。新华社12月2日的文章称,黑龙江将停建、停用的楼堂馆所等政府闲置资产和公共接待资源梳理出来注入养老服务业,仅省直部门就拿出可用资产30处。
媒体评论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塑造政治新常态。新华网连续刊发多篇深度文章指出,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中央国家机关积极跟进,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八项规定出台后,规范公务接待、会议、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境)等管理办法陆续制定。干部下基层不再“安排一下”、工作餐不再“意思一下”、公务车不再“顺便一下”、节日礼不再“表示一下”……这些细微之变,正体现了八项规定实施两年间的疗效:“体制积弊由来已久,从点滴做起,活血化瘀,为刮骨疗毒赢得时间。”
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光明日报》认为,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人们看到,近两年,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带动社风民风转变。新华网文章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对中国存在的积弊恶习起到了“拔根”作用,正本清源的成效明显,党政干部能够摒弃杂念专心工作,老百姓则奉公守法,社会治理、行政管理成本下降。
持续推进党风政风建设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人民日报》指出,转作风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向广大人民证明我们党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半月谈网评论称,八项规定之后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有的是对八项规定的细化,以增强落实的针对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有的是对八项规定相关内容的拓展和深化,结合改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四风”,为八项规定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产生更强大的震慑力。
专家、网民观点
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中央党校教授张荣臣认为,只有把作风建设的要求上升为制度,制度细化为规则,才能以制度规范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作风建设体现出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要打击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为兼顾工作效率和作风建设,绩效考核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将是突破口,要让各级官员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约束官员权力、形成有效监督是改进作风的关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指出,政府的权力、官员的权力不受约束多年来饱受诟病,作为规范领导干部言行、树立干部新形象的具体准则,八项规定一出台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评论道,开门话反腐乃至爆料某些官员的腐败问题,既对官员群体形成压力,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每个人都得紧绷拒奢尚俭这根弦。
舆情点评
“八项规定铁腕治吏”、“扎紧制度牢笼”、“改进干部作风”……随着八项规定实施力度逐步加强,效果日益显著,一系列追踪八项规定的相关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不断上报纸头条、被网站置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社会的反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从舆情来看,曝光违规违纪干部、注重各地层层抓落实情况成为媒体报道的新常态。从宏观上对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先后出台的法规制度进行梳理,到具体报道各种不正之风,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正面舆论氛围,为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和改进作风的深入开展壮大了声势,扭转党风政风进而带动社风民风转变的共识日渐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官员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群众的明察秋毫和媒体的聚光灯下,为群众实施监督和政府的反馈开辟了通道。媒体的曝光客观上给官员的作为施加了一定压力,促使权力的行使必须公开透明依纪依法,因而有助于官员自觉改进自身行为,提升政府形象。
同时也要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自八项规定颁布以来,不断有顶风违纪的干部被媒体曝光,这更说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任重而道远。领导干部思想上要多一些冷静清醒,行动上要多一些坚毅笃行,把自觉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