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要闻 > 全国要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抓党风政风不妨多想点“金点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5-05-05 09:21:19

  婚丧嫁娶宴席互相攀比之风在部分农村地区盛行。前几年,在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这个风气就很流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今村里建起村民食堂,村民办宴席都到食堂去,既省了钱,又改变了攀比的社会风气。

  一个村民食堂,地方不大,耗资不多,却把整个村子的攀比之风刹住了,这首先要归功于提出开办村民食堂的“金点子”。实际上,我们抓党风政风正需要这样的“良方”。

  不同单位、不同地区的党风政风可能有好有差,也可能时好时差,但如何把坏风气从根本上扭转,确实值得好好琢磨。如果仅凭规章制度一味地“禁止”,甚至派人值班“巡逻”、严防死守,可能会管一时,但很难确保管长久。尽管规章制度非常完善科学,但由于缺乏配套措施,执行过程中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最终可能会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记得抗震救灾期间,一个单位的公厕虽然由于水管问题水源不足,但仍可以勉强使用,管理人员为了“图省事儿”,一锁了之,结果后来被居民砸开。而另一个单位公厕也出现这样问题时,就及时派工人师傅进行维修,不仅方便了居民还改善了环境。制度再过硬,如果都是“单打一”,缺少“组合拳”,没有好载体,难以形成合力,效果也会打折扣。

  一些问题出现之后,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规章制度,可能都是想方设法找准“牛鼻子”。这样的思路丝毫没有错,但如果只找准了“牛鼻子”,而没有拴牛的缰绳,那就等于好事只做了一半。如果既控制了“进口”,又解决了“出口”,不仅制定了制度,而且也找好了“载体”,这样,就容易做到收放自如,进出畅通。前面报道中的村民食堂无疑是改变当地农村攀比之风的有效载体,既保全了“面子”,又节约了资源,一举多得,群众谁会不拥护?

  找一个好载体,其实也就是群众常说的想出“金点子”。许多领导干部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干好本职工作,坐在办公室想想可能都是困难,到了基层看看却发现全是好办法。古往今来,许多智慧始于民间,发于群众,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社会管理的多个方面,很多“金点子”都是出自普通群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这样的“金点子”不会凭空产生,而是长期实践、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

  作为党员干部,如果缺乏群众观念,脱离基层群众,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靠看材料、打电话、听汇报,得到的经验就像是“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道”。如果经常深入基层,问计于群众,拜群众为师,可能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倒不是说每位普通群众有多么高明,但群众人数多、智慧广,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哪怕从一个人那里接受一个观点,学到一招一式,积累起来就像涓涓细流最后汇成江海。否则,犹如“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最终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或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紧紧依靠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仅能收集到许多“金点子”,而且还能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依靠群众的力量更好地开展工作。

  目前,各地各部门正下大气力抓党风政风。摆在我们面前更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可能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落实规章制度的好办法,也就是“金点子”。这样的“金点子”正是制度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把这个“结合点”找准了,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人民群众从中有更多获得感。(申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