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持续保持纪律审查的强劲势头,近日,市纪委晒出了成绩单。据统计,1-10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426件,同比上升21.5%,案件数量及增幅为近10年来最高。通过执纪办案,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5亿元。
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1.4件问题线索 党政纪处分占比过半数
今年1-10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并处置各类问题线索2222件4081次;包括拟立案1424件、初步核实1861件(次)。其中,市本级1-10月共接受需要由市纪委处置的问题线索360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1.4件。
纪委又是如何处理问题线索的呢?
市纪委表示,反映的问题与事实有较大出入,或者反映问题有失实的,要对被调查人予以澄清,对问题线索予以了结。反映的问题轻微,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要及时地“红脸出汗”、“咬耳扯袖”、“小错提醒”,对相关人员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如果被调查人涉嫌违犯党纪政纪,就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法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就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党纪处分1157人、政纪处分132人,开除党纪542人、开除公职48人,移送司法机关72人。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半数以上都是党纪政纪轻处分,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比例较小。”市纪委副书记郎文荣说,纪委就是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法律“红线”之前架起纪律的“底线”,以纪律这把尺子作为度量,对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置,防止他们从“破纪”向“破法”转变,从而管住党员干部中的绝大多数。
今年查办33件“两规”案件 没有发生一例安全文明方面的问题
老百姓对纪委感到最神秘的地方就是“两规”。
“两规”就是被调查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清楚自己的问题。它是纪委开展纪律审查、查处腐败案件一个重要的调查手段,也就是突破案件很好的“杀手锏”,但“两规”并非必经程序,也不是想用就用的;只有被调查人涉嫌严重违纪、纪委掌握了一定的违纪事实和证据、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调查的,才可以按规定经审批后实施“两规”。
“社会上对‘两规’也有一些传言,比如随意体罚、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等。这些都是中纪委一直以来明令禁止的。类似的情况,杭州以前没有,今后也绝不允许有。纪委是管纪律的部门,必须带头执行好纪律,才能够让大家信服。依纪依法安全文明是纪委开展纪律审查工作的底线,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生命和形象。”郎文荣说,今年以来杭州在纪律审查各项数据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情况下,查办的33件“两规”案件,没有发生一例安全文明方面的问题。
市纪委 查办的典型案件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原党工委副书记朱先良受贿案
●萧山区委原常委、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原副主任楼增明贪污受贿案
●杭州市城管办原党委副书记余建中(已退休)受贿案
区县市纪委检查办的典型案件
●萧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原调研员徐伟法贪污案
●余杭区住房保障办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云忠受贿案
●桐庐县供销总社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鲁成水受贿案
●拱墅区住建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谭招土贪污案等
(原标题:立案1426件,同比上升21.5% 市纪委前10个月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5亿元 记者 郑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