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专题聚焦> 清廉建设进行时
丰富传播载体 推进清廉文化品牌化
来源:滨江区纪委区监委      发布时间:2021-06-02 18:18:40

“刘一汇作为当时的县令体恤民情,不仅治水利民,造永兴闸以利灌溉,而且为官清廉,造闸期间没有向人民多征一分税赋。刘侯祠内存有上刻‘遍观循吏传政治中首重养民’12个字的石柱就是对他为官清廉爱民的最好诠释。”日前,在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清风西兴驿”展馆,工作人员将当地有名的清官廉吏故事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娓娓道来。

刘一汇是明朝万历年间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他清廉的故事在时间的长河里依然熠熠生辉,不断传承发展。如今,在西兴街道,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清风驿站,收集西兴古镇历史上的名人典故,传播孝廉家风、清廉文化和邻里和睦的故事等,树扬善立德之风。

“从本地的优秀清廉文化中汲取涵养,教化于民,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真实有效的。”西陵社区的一名老人谈起了他对驿站的感受。

“清风西兴驿站”内展示西兴街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清廉文化故事

近年来,滨江大力挖掘多元化、本土化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各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清廉文化建设。去年下半年,区纪委区监委又指导开展“清风润心田”清廉文化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弘扬清廉正气。

“书则必读,田则必耕。惟此二者,可以为生……”最近,千年古镇“长河老街”又传出了琅琅读书声——长河街道“崇实国学馆”开馆了。

崇实国学馆开在滨江区长河街道天官社区小桥弄1号,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院落里铺着石板,古色古香,门口就是槐河。第一堂国学课上,12位身着汉服的小学童跟随先生,行开笔礼,过聪慧门,互正衣冠、描红习字、诵读来氏家训。他们将在本学期至暑假期间,接受约15个课时的国学、国艺、礼仪、家风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开启长河耕读文化寻源之旅。

经过重新翻修后的历史建筑,最大程度还原了千年古镇样貌,成为当代人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说起开办国学馆的原因,该街道负责人介绍,长河的来氏家族历来倡导“耕读并举,兴教育人”的家风,“中兴之祖”康顺公还著作了来氏家风《四训八戒》,开启来氏一门24位进士、57位举人、97位贡士的书香世家、传奇门第。家族热衷于兴办乡学、义学,曾于1906年兴办了崇实初等小学堂,也就是现在的长河小学。“这次重开崇实国学馆,就是希望能够延续长河耕读文化这一传统,我们还专门聘请了来小钦老师——长河来氏二十四世裔孙,作为国学馆的顾问。”

随处可见的彩色墙绘传播着孝廉文化

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孝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常常体现在家风家训中。浦沿街道纪工委立足本土家风家训和孝廉文化资源,将家规家训家风和孝廉文化引入廉政教育之中,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接受廉政教育的平台。

“我长期在外工作,留独居父亲一人在老家。平时回来得少,电话也不多,我觉得自己在敬老尊贤上做得不够好。今年我一定常回家看看,更多地关心父亲……”东冠社区一干部在家风读书会上这样表示。为了让孝廉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该街道纪工委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孝廉家风读书会,通过在房屋外墙上绘制廉政格言、连环漫画等,图文并茂展示传统孝廉文化,让廉文化“上墙”,让孝文化“入住”,达到润“廉孝”于无声的效果。

“今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广‘清风润心田’清廉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千年古镇、红色资源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清廉文化建设,激励引领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滨江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