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校园内“清风”习习,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教学楼走廊中,一幅幅精美的廉字蓝染作品展出,吸引不少师生驻足欣赏;太炎小学校园文化展板上,随处可见学生书写的《石灰吟》《爱莲说》,营造了浓厚的崇廉尚廉氛围;瓶窑中学剪纸课堂上,学生以传统文化艺术诠释清廉之美;南湖幼儿园项目活动中,老师带领着小朋友创演清廉微剧《啄木鸟大法官》……从校园环境到课堂教学,清廉元素自然融入余杭校园,润物无声营造沉浸式廉洁体验。
这是余杭区全域纵深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后的一个生动缩影。一直以来,余杭区纪委监委将清廉学校建设作为“勤廉余杭”建设的重要组成,全面打造“清清余教 琢玉成器”清廉学校品牌,深化创新“廉学院”“廉盟体”“廉课程”三个载体,推动清廉因子成风化俗、浸润人心。
依托“廉学院”的成立,余杭聘请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叶民等专家、教授任学院导师,靶向聚焦校领导、关键岗、新教师三大群体,量身定制“3+X”学习套餐。“该套餐包括廉政警示学习、廉政制度学习、廉政标杆学习3门‘通识课’和岗位风险学习1门‘专业课’。”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我们面向校(园)长、总务、财务、人事、招生干部等2000余名教育系统人员开展了10余期廉政课程教育。如今,开展订单式、全覆盖、经常性的‘3+X’课程学习,将实现教育对象更加精准、教育内容更加统筹、教育项目更加针对。”
针对新入职、新入党、新提拔、新调岗的教育对象,“廉学院”设立了“廉教第一课”学习。“听了警示教育案例,就是经受了一次师德师风的洗礼,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人民教师’的称号,谨言慎行,立德树人。”余杭区新入职教师周田在聆听“廉教第一课”后由衷地感慨道。为新入职教师上好廉洁从教“第一课”,是余杭区教育系统历年来的传统,已累计开展了10万余人次“廉教第一课”。
另一方面,余杭深入挖掘区域廉洁文化基因,根据余杭、良渚、径山三大片区地域清廉资源,组建“清风”“清玉”“清茗”三大“廉盟体”,覆盖全区181所学校(园)的清廉学校创建工作。
“廉盟体”各成员校如何凝聚共识合力推进清廉学校创建?“清玉”廉盟体负责人卜如娟介绍:“我们将通过实施清廉制度共研、清廉校园共育、清廉教学共商、清廉研学共享、清廉示范共创等五大举措,开展机制、氛围、课程、阵地、成效五项‘赛马’行动,让‘廉盟体’成员校成为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实现学有标杆、竞有对手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廉盟体”内已累计挖掘清廉研学点位10余个,开展研学活动104次,组织“童画廉心”“传承清简家风”等清廉主题活动10余项,全区新增省市区级清廉学校示范点20余家,推动实现清廉学校创建由“点状盆景”变为“带状风景”。同时,今年以来,余杭区三大“廉盟体”巡查组实地走访各校(园),展开全覆盖、交叉式、面对面巡查,已整改问题283项。
此外,余杭区教育局把用好廉洁教育教材作为重要抓手,从今年年初开始,遴选区内20余项清廉校本课程,汇编清廉故事、清廉物件、清廉氛围、清廉实践、清廉课例五大清廉课程体系的成果集——《清清余教 廉习册》下发至全区各校。后续,余杭将按照“一学期全面构建课程、一学期打造精品课程、一学年形成课程体系”要求,每学年评选一批优秀清廉课程案例,由廉学院结合不同学校特色、不同学段层次、不同学科类别统筹研发建构,形成学校全面覆盖、学段全面贯通、学科全面融合的“廉课程”体系。
以清育德,以廉润心。一项项务实举措,正在让廉洁文化走入青少年心中,让廉洁文化在余杭校园内蔚然成风。
“清是廉之本,廉是德之基,清廉学校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勤廉余杭建设的重要环节。”余杭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持续指导区教育系统以清廉学校建设“1310”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构建干部清廉从政、教师清廉从教、学生崇廉尚洁的教育生态,让廉洁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