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包拯家训》中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晚清《曾国藩诫子书》中的“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中泰街道清代历史名人汪元方的传家对联“石奋家声传孝谨、陆机世德颂清芬”……近日,清风传家——杭州市书法村家风家训廉洁书法小品展在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文化广场开幕。展览通过一幅幅家规家训、治家格言作品展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好家风、树立好作风。
“家风正则国正,家教立则国立。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拒腐防变的重要防线和巩固阵地。”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余杭区纪委监委将廉洁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以纯正家风涵养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
“孩子你看,洪皓留给后人的,正是这种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洪氏家风,他的洪氏家训,警醒、造福了无数后人。”“爸爸,以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在余杭区“杭城新中心 家风日益新”主题晚会的舞台上,该区纪委监委编排的情景剧《清风传家》正在上演。台下,200余名党政“一把手”、党员干部及家属代表通过节目穿越时空、对话古今,沉浸式感受“好家风”故事。余杭区纪委监委根据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真实故事,改编成音乐剧、小品、微电影等不同形式的节目在晚会上呈现,通过好家风、好作风、好社风的引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家属心中植入清廉的种子。
“家风是一个村社打造清廉村居最理想的切入点。家风好了,村里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清廉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该区余杭街道仙宅村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位于该村的“家”文化主题展陈馆内,“家、村、国”文化长廊让人眼前一亮,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家庭、村社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好家风成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乡村建设的强大动能。
而在瓶窑镇南山村盛氏家风馆的回廊墙上,“尽臣忠、全子孝、厚兄弟、睦邻里、俭持家、教子孙、戒非为、重树人”的二十四字盛氏家训历经千余载的积淀,在家风培育、家庭建设、礼仪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余杭区纪委监委指导瓶窑镇将盛氏祖训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提炼出新时代家风家训,通过原址修建盛氏家风馆,崇尚古贤,弘扬今贤,培育新贤。
相对于廉洁文化的潜移默化,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更能直击灵魂。在近日召开的全区领导干部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上,被查处的余杭区第十五届原区委委员、区市场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谢某某在镜头前沉痛忏悔:“我不仅没有去引导教育妻子,反而还让她参与其中。家庭是清廉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如足球场上的守门员,而我却把守门员都拉下水了,这是我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今年5月召开的清廉家庭建设推进会上,每位参会人员的桌上都放着一本《家风警示录》。该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警示教育作用,通过查处的典型案例中的家风问题,警示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廉洁齐家。
“区纪委监委将持续健全单位、家庭共管机制,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从‘单位大院’拓宽到‘家庭后院’,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进一步凝聚家庭力量,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鲜明导向。”余杭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